Cisco终端与目前市场上的Rooms终端,有什么样的区别?我们先看一下2种类型终端的工作原理。
优势1:Codec芯片:
由专用芯片来进行编解码,音视频处理能力强,压缩比大,智能化程度高,以Cisco Codec EQ来说
•能编码4K*120fps的高清视频和共享文本输入;能解码输出1080P*60fps的高速移动视频
•AI Codec能以非常低的1~6kps的带宽来传输音频
•能接多路摄像头,并自动切换输出。在未来的AI时代,能实现更丰富的应用
优势2:SIP协议:
通用标准协议,便于不同品牌的终端之间互联互通,例如Cisco终端发出的音视频信号,能被PolyCom、华为、亿联等硬件终端接收,也能被Zoom,腾讯会议等软件客户端接收。反向也可
劣势:
•新晋的云会议平台,如Teams,腾讯等,为了差异化和打造自己的生态,比较排斥SIP协议的终端。如为SIP终端加入会议设置了“连接器许可”的门槛
•SIP协议,需要对公司网络和终端进行设置,非即插即用,会议小白不一定熟悉
•在当前形式下,客户倾向于“便宜、简单和够用”的产品;云平台排斥SIP,也限制了SIP终端的入市
Rooms终端:就是终端厂商的终端中,先预装好了各云会议厂商的Rooms客户端,当需要开启某个云会议时,就把该云平台的Rooms账号输入进去,此时终端就受该云会议平台的指挥
优势:开通和使用比较方便,把某个云会议的Rooms账号信息输入到对应的Rooms客户端,网络连通后即可使用
劣势1:软件编解码能力不强,音视频效果一般
终端对音视频的编解码和传输工作,是由嵌入到终端中的不同云平台的Rooms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的,软件编解码能力取决于软件本身和终端上的CPU,内存等。软件编解码在音频上实现OPUS编码,传输带宽需要16kbps; 视频实现1080P*15pfs,传输带宽需要1Mbps,这些远不如专用Codec的编解码能力。
劣势2 :终端发展和Rooms软件发展,有相互掣肘的地方
在终端的技术领域上如果有了突破,但是否要上线,还要看Rooms软件是否支持,例如摄像头已经能到4K了,但Rooms软件的编解码能力还在720P,那把终端升级到4K摄像头,就没有意义。反之,如果Rooms软件有了新功能,例如可以采集会议室的温度,湿度等,但终端上没有传感器,那这个功能也最终无法实现。
劣势3 :同一个终端,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有限制,不同云平台终端之间不兼容
从云平台A切换到B平台开会时,需要恢复出厂设置以解绑A账号,之后再去绑定B账号,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多分钟,而且需要IT介入,这就限制了一台终端实现多平台会议的实现
如果会议发起者a,用终端开启一个云平台A的会议,但参会者b那里的终端是运行在B平台上的,那这个会就开不了,a和b之间要互相协调一下
劣势4:价格不便宜
不同云平台的Rooms客户端,对终端上CPU、内存,操作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,因此如果一个终端要适配多个云平台并能达到效果最佳,那就要最大化其硬件配置,其成本就会高。
如何选择USB终端,Rooms终端,还是SIP终端
选择什么样的终端,和你开会的目的强相关,是省钱还是挣钱?是降本还是增收?
如果你的主要会议使用场景就是国内的司内司外会议,那基本目的就是省钱降本,USB终端和Rooms终端会是首选
价格优先考虑的,接受把终端接在电脑上开会的,那就选择USB终端。市场上这类产品最多,竞争最充分,你能淘到最佳性价比的产品
多会议切换频繁的:如上午开腾讯,下午要开Teams的,明天开Webex,那就选USB终端,或者Cisco终端
不想用USB终端接上电脑开会,那就再考虑一下,你这个会议室里是只开一种会议?还是要具备开多种会议的能力?
如果今后几年内不换会议平台,而且只开一种会议的,那就选专款或定制款,例如亿联的腾讯会议专款A20,A30
如果未来要更换会议平台,如明年要换成飞书了,但换好后也只开一种会议的,那就选预装了多个Rooms的终端,如Logitech,Poly等
如果多会议切换频繁的:如上午开腾讯,下午要开Teams的,明天开Webex,那就选Cisco终端
如果你有几个会议室是专门用来开国际会议的,或用于展示公司形象的,如董事会,媒体会,发布会等,这属于挣钱增收类会议,那么你就要选择Cisco终端。以便你能在终端上发起Webex会议,或者在终端上参加来自海外的Teams,Zoom,Webex的会议